呼吸道感染丨鼻病毒腸病毒活躍幼兒易中招 一文睇清症狀+傳播途徑+預防方法

兒童健康

發布時間: 2023/12/06 15:56

最後更新: 2023/12/06 16:09

分享:

分享:

一文睇清鼻病毒和腸病毒的症狀、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。

【鼻病毒/腸病毒/感冒/手足口病/懶人包】近期呼吸道感染疾病個案激增,衞生防護中心指出,過去4星期的監測數據顯示,本港的呼吸道病原體以鼻病毒和腸病毒最為活躍。到底鼻病毒和腸病毒是甚麼?可憑哪些症狀辨別?TOPick整合一系列資訊,供各位家長參考。

最新影片:

幼兒間流行的鼻病毒

鼻病毒(Rhinoviruses)是最常引起感冒的病毒。立法會前醫學界議員、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沛然曾指出,普通感冒(common cold)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,由於超過100種病毒都可以引起感冒徵狀,病徵可以有很大的變化,最常見的是鼻病毒(40%),其次是冠狀病毒(20%)、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(10%)。

症狀

普通感冒徵狀通常較輕微,包括流鼻涕或鼻塞、喉癢或痛、打噴嚏、咳嗽、乏力、輕微的身體疼痛或有輕度頭痛、低燒。

傳播途徑

主要透過飛沫傳播,即是接觸患者咳嗽、打噴嚏的分泌物,再觸摸眼、鼻、口,都可能會被傳染,患上感冒。

治理方法

由於感冒是由病毒引起,服用抗生素並無療效。除非出現細菌感染的併發症,否則無需服食抗生素。人體本身有免疫能力,一般只須服用如退燒藥、咳藥水或收鼻水藥,紓緩不適,大部分患者會在一星期內自行痊癒。

腸病毒71型與D68型嚴重可致死

根據香港衞生署網站資料,腸病毒主要是由4種病毒組成,分別是「柯薩奇病毒」、「伊科病毒」、「腸病毒」及「小兒麻痺病毒」。它可引致多種疾病,比較輕微和常見的如手足口病和紅眼症,但亦可引起較嚴重的疾病如肌肉麻痺、心肌炎、無菌性腦膜炎等。

症狀

腸病毒71型(EV71)感染在幼童較為常見。其病徵一般與手足口病相同,主要包括發燒、口腔有疼痛的潰瘍,以及帶水疱的皮疹。

病發時通常首先出現發燒、食慾不振、疲倦或喉嚨痛等病徵。發燒後一至兩天,口腔可能會出現疼痛的水疱,這些水疱初時呈細小的紅點,然後會形成潰瘍。潰瘍通常位於舌頭、牙肉以及口腔的兩腮內側。另外,手掌及腳掌,甚至臀部或生殖器亦會出現不痕癢及有時會帶有小水疱的紅疹。

手足口病患者亦可能沒有病徵,或者只出現皮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。EV71型可引致較嚴重的情況,包括病毒性腦膜炎、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症癱瘓及心肌炎。根據台灣疾管署資料,腸病毒D68型也可能引起嚴重的症狀,包含神經系統症狀及呼吸衰竭等。

傳播途徑

EV71型感染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、唾液、穿破的水疱和糞便,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。此病的傳播能力由病發初期開始,而病毒可以持續從體內經由糞便排放達數星期。

治理方法

現時並沒有藥物治療EV71型感染。一些紓緩症狀的藥物能紓緩發燒及潰瘍引致的痛楚。大部分患者都會自行痊癒,其病徵如發燒、皮疹及潰瘍通常會於1星期後消退。

家長亦應留意患手足口病兒童的身體狀况,如出現以下情況,應立即求醫:

  • 持續高燒
  • 反覆嘔吐
  • 持續昏睡
  • 肌肉抽搐或肢體忽然無力

酒精殺滅能力低

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在公開講座中提及,市民常用的70%或以上酒精,對幼兒間流行的鼻病毒和腸病毒殺滅能力低,可能要花5分鐘才殺死,用酒精搓手液亦未能避免感染,加上幼童很難跟足防疫指引、大多無戴眼鏡,可周圍觸摸環境後再摸眼而感染。

衞生署指出,由於酒精未能有效殺死一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(如腸病毒71型),酒精搓手液並不能代替使用梘液和清水潔手,提醒市民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,搓手最少20秒,用水過清並用乾淨毛巾或抹手紙抹乾。

7大病毒與症狀流行趨勢

台灣急診科醫生翁梓華曾於Facebook專頁「急診柯南.翁梓華醫師」,分享小朋友感冒全攻略,家長可根據症狀快速去辨別病毒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副流行性感冒第三型(Parainfluenza 3)聲音啞、細小支氣管炎
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(RSV)細小支氣管炎
新冠肺炎(Covid-19)感冒
鼻病毒(Rhinovirus)流鼻水/氣喘
諾如病毒(Norovirus)嘔吐
腺病毒(Adenovirus)咽喉結膜熱症
腸病毒(Enterovirus)手足口病

【爸媽必Follow】全新TOPick親子IG現已推出!立即睇︰https://bit.ly/3BN0C4s

12月是小學測考季,TOPick推出中英數常免費試題下載區,立即下載免費試題備戰測考:中英數常試題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責任編輯:沈佩珊